高一生物教案:《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》教案二
來源:網絡資源 2019-09-17 15:22:06
高一生物教案:《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》教案二
考點同步解讀
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、結構以及大勁的功能,本節(jié)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,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,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,并運用數學坐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(guī)律和特征,可以培養(yǎng)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,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。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《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》有關聯(lián)的地方,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個很好的佐證。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(tǒng)有著重要的意義。
核心素養(yǎng)聚焦
本節(jié)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,在初中階段,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了解,通過前幾章的學習,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認知能力,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。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,他們具備了群體討論,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力。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,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,結論的形成訣乏理性的思考,需要教師的引導。
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:
1.本節(jié)課的教學采用教師主導,學生自主,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:屐示現(xiàn)象→提出問題→解釋原理一總結概念,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隹所提到的"觀察,描述,比較,概括,分析,解讀圖表”等技能,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。
2.主動運輸是本節(jié)課的教學難點,要掌擐好孖這點,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,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(qū)別來。
一、 教學目標
1.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。
2.進行圖表數據的解讀。
二、教學重點和難點
1.教學重點
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。
2.教學難點
主動運輸。
三、教學方法
探究法、講述法、演示法
四、課時安排
2
五、教學過程
〖引入〗以“問題探討”引入,學生思考討論回答,教師提示。
〖提示〗1.從圖上可以看出,氧氣、二氧化碳、氮氣、苯等小分子(苯還是脂溶性的)很容易通過合成的脂雙層;水、甘油、乙醇等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過;氨基酸、葡萄糖等較大的有機分子和帶電荷的離子則不能通過合成的脂雙層。
2.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無蛋白的脂雙層,但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,推測小腸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能夠轉運葡萄糖的蛋白質。
3.通過觀察此圖還可聯(lián)想并提出,細胞需要的離子是否也通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來運輸等問題。
〖板書〗被動運輸:由順濃度梯度的擴散。
主動運輸:逆濃度梯度的運輸。
〖邊講邊列表〗
〖思考與討論〗學生思考討論回答,教師提示。
〖提示〗1.自由擴散和協(xié)助擴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。因為二者都是順物質的濃度梯度進行的。
2.自由擴散與協(xié)助擴散的共同之處是都不需要細胞消耗能量。不同之處是:前者不需要蛋白質的協(xié)助,后者必須有蛋白質的協(xié)助才能實現(xiàn)。
3.因為自由擴散和協(xié)助擴散都是順物質的濃度梯度進行的,不需要細胞消耗能量,所以統(tǒng)稱為被動運輸。
〖旁欄思考題〗學生思考討論回答,教師提示。
〖提示〗這是細胞的胞吞作用。這對于人體有防御功能,并有利于細胞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。
〖技能訓練〗學生思考討論回答,教師提示。
〖提示〗1.K+和Mg2+是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的。
2.Na+和Cl-是通過主動運輸排出細胞的。
3.因為以上四種離子細胞膜內外的濃度差較大,細胞只有通過主動運輸才能維持這種狀況。
〖小結〗見上表。
〖作業(yè)〗練習一二。
〖提示〗基礎題
1.D! 2.A。
拓展題
低溫環(huán)境肯定會影響物質的跨膜運輸。溫度會影響分子運動的速率,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,因此,組成細胞膜的分子的流動性也會相應降低,呼吸作用釋放能量的過程也會因有關酶的活性降低而受到抑制。這些都會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速率。
最新高考資訊、高考政策、考前準備、高考預測、志愿填報、錄取分數線等
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(jié)點
盡在"高考網"微信公眾號
相關推薦
高考院校庫(挑大學·選專業(yè),一步到位。
高校分數線
專業(yè)分數線
- 日期查詢